Доброе день(各位下午好),我是伊琉沙
今天是公元2010年2月16日星期二
農曆1月3日(庚寅年。戊寅月。丁酉日)
伊琉沙,彗星的編號,伊琉沙的星空小札第168節,2000年12月
臨時編號
彗星命名的規則經歷了兩個時期,最初彗星的命名是根據年份與發現的順序給予英文字母小寫命名,如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的臨時編號為1993e,即是1993年發現的第五顆彗星,而當時也根據確認軌道後根據通過近日點的順序給予羅馬數字的排序,而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則為1994X,這個規則於西元1994年8月24日在荷蘭海牙(Den Haag)舉行的第二十二屆國際天文聯合會會員大會(IAU GA22)中重新修正。
新發現疑似彗星的天體,會給予一個臨時編號,如P/2008 T1,P/代表彗星的軌道性質,2009為發現年份,T1表示這顆彗星發現的時間與順序,亦即P/2008 T1是2008年10月上旬發現的第一顆彗星。。
彗星軌道性質的代號
- 最常見的代號是C/,賦予新發現的彗星其週期在兩百年以上或是不再回歸的非週期彗星,如C/2008 J1。
- P/這個代號給予週期小於兩百年的彗星,或是從歷史上已考證出這顆彗星已經第兩次通過近日點的彗星,並有可能獲得正式編號。
- A/代表這顆彗星實際上是一顆小行星,歷史上曾一度被認作成彗星,通常在確認該天體並非為彗星後,就會改為此代號。
- 當一顆彗星被確認已經消失或是分裂則代號將會轉寫成D/。
- 某些彗星的軌跡極為特別而無法計算出其軌道參數則給予X/的代號。
彗星發現的時間編號
根據彗星發現的時間,在臨時編號上會加上年份與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代表月份,其中以每個月上下旬作為分界,一月上旬發現的彗星為A,下旬則為B,並依序排列至Y(十二月下旬),其中為了避免與數字的1搞混而不使用英文字母的I,在字母之後的數字(不用下標)則表示在該半個月內發現的第幾顆彗星,如C/2008 J1就是在2008年五月上旬發現的第一顆彗星。
時間編號對應的發現日期
A | 1月1日 | ~ | 1月15日 | N | 7月1日 | ~ | 7月15日 |
B | 1月16日 | ~ | 1月31日 | O | 7月16日 | ~ | 7月31日 |
C | 2月1日 | ~ | 2月15日 | P | 8月1日 | ~ | 8月15日 |
D | 2月16日 | ~ | 2月29日 | Q | 8月16日 | ~ | 8月31日 |
E | 3月1日 | ~ | 3月15日 | R | 9月1日 | ~ | 9月15日 |
F | 3月16日 | ~ | 3月31日 | S | 9月16日 | ~ | 9月30日 |
G | 4月1日 | ~ | 4月15日 | T | 0月1日 | ~ | 10月15日 |
H | 4月16日 | ~ | 4月30日 | U | 0月16日 | ~ | 10月31日 |
J | 5月1日 | ~ | 5月15日 | V | 1月1日 | ~ | 11月15日 |
K | 5月16日 | ~ | 5月31日 | W | 1月16日 | ~ | 11月30日 |
L | 6月1日 | ~ | 6月15日 | X | 2月1日 | ~ | 12月15日 |
M | 6月16日 | ~ | 6月30日 | Y | 2月16日 | ~ | 12月31日 |
彗星的正式編號
由於彗星每次的回歸都會擁有新的臨時編號,如哈雷彗星與恩克彗星,這些短週期彗星在經過數個世紀之後將會擁有十數個至數十個編號,為避免相同的天體重新命名,因此將這些確定回歸的週期彗星賦予一個正式的編號作為區別,以數字排序如1P/Halley、2P/Encke等,除了過去已記錄的彗星之外,在未來如果有一顆彗星第二次通過近日點時能再被確認,則也有可能獲得小行星中心給予的正式編號,至今已有232顆週期彗星擁有週期彗星的正式編號。 |
First Edition on Feb. 16, 2010
Last Updated on Feb. 16, 2010
by iLYuSha of Kocmoc (Илюша Космович Космоса)
0 коммент.
Отправи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