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From Here!Just Now↓」

среда, 3 марта 2010 г.

 

星空小札第83節 - 內行星與外行星

Доброе день(各位下午好),我是伊琉沙

今天是公元2010年3月3日星期三,農曆1月18日

 

伊琉沙,內行星與外行星,星空小札第83節,2002年3月

 

行星(Inferior Planets)與外行星(Superior Planets)在中文裡各有兩種含義,以內行星來說,其英文可以追溯為Inner Planet與Inferior Planet,仔細發現可以在字面上發現相異之處,但時常這兩個字幾乎都被譯為內行星。

 

在部分的中文書籍當中,Inner Planets有時也稱作內太陽系,實際上是指小行星帶內側的行星,符合此條件的行星有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相對地,Outer Planets則是指小行星帶外側的行星,如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與海王星(Neptune)。在2006年行星重新定義之前,冥王星(Pluto)也是屬於外行星的一份子,一般來說這兩個詞不常使用,因此多被類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類木行星(Jovian Planets)所取代。

 

另一個字詞Inferior Planets起源於哥白尼(Mikołaj Kopernik)日心說(Heliocentrism),中文上嚴謹點應當稱作內側行星,不過一般在天文學書籍上,內行星通常多是指Inferior Planets,是指地球軌道內側的行星,八大行星中只有水星與金星是內行星,同樣地Superior Planets指的則是地球軌道外側的行星。而在方位天文學裡,外行星可以是指所有地球外側的行星、小行星與超海王星天體等。

 

P.S. 在本文與伊琉沙的其他文章中,內行星一詞t統一是指Inferior Planets,外行星則是Superior Planets。


First Edition on Mar. 3, 2010

Last Updated on Mar. 3, 2010

by iLYuSha of Kocmoc (Илюша Космович Космоса)

             
           
     
 
 

Magical TemplateRedesigned byИлюша Космович КосмосА 2010 W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