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From Here!Just Now↓」

среда, 3 марта 2010 г.

 

星空小札第212節 - 元旦

Доброе утро(各位早上好),我是伊琉沙

今天是公元2010年3月3日星期三,農曆1月18日

 

伊琉沙,元旦,星空小札第212節,2004年9月

 

 

是每年的第一天,即傳統曆法上的歲首,換作今日的用詞就是農曆新年、大年初一與春節,根據《晉書.律曆志》的記載:「歷代十一,更年五千,凡有七曆。顓頊以今之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月朔旦立春...夏為得天,以承堯舜,從顓頊故也。《禮記》大戴曰虞夏之曆,建正于孟春,此之謂也。」從上文可知顓頊帝當時將正月稱作元月,而旦有天亮之意,古時一日之始即以天亮計算,所以年之始即稱作元旦,顓頊也定當時的曆法以今日的孟春月為正月,其朔旦即為立春,虞舜至夏代曆法也循古曆。

 

而從《史記.曆書》的記載:「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也不難找到夏商周三代的歲首,夏建寅為正,即孟春之月,商建丑為正,即季冬之月,周建子為正,即仲冬之月,但不少學者認為三正僅是春秋戰國時期不同國家所使用的曆法。

 

到了秦代始皇帝統一中原,頒布顓頊曆,曆法恢復夏正制度,以寅月為正月,但是歲首變成亥月,即夏曆的十月,為了避始皇名諱,正月改稱作端月,秦代曆法持續使用到了西漢初,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登基採用落下閎、唐都、鄧平、司馬遷等人修訂的太初曆,再次將歲首移回正月,自此歲首就沿用至清末。

 

民國建立,孫中山先生同樣依傳統改正,但最大的一項改變是將國曆改為西方曆法的格里曆,當時稱作「新曆」,但因民間仍習慣使用「舊曆」,故孫中山先生以行夏正,順農時的名義,使民國同時並存兩種曆法。

 

民國初年新曆的歲首稱作新年,直至公元1950年1月1日起稱作元旦,而舊曆的歲首因多出現在立春前後,而稱作春節,今日新曆已普遍稱作公曆、國曆與陽曆,而舊曆普遍稱作農曆,但也不少人將其稱作夏曆。

 

夏曆、殷曆、周曆、顓頊曆與太初曆的正月與歲首如下表

 

建月 夏曆 殷曆 周曆 顓頊曆 太初曆
子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十一月 十一月
丑月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十二月 十二月
寅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正月 正月
卯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二月 二月
辰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三月 三月
巳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四月 四月
午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五月 五月
未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六月 六月
申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七月 七月
酉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八月 八月
戌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九月 九月
亥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十月 十月

綠色標記月份為曆法歲首


First Edition on Mar. 3, 2010

Last Updated on Mar. 3, 2010

by iLYuSha of Kocmoc (Илюша Космович Космоса)

             
           
     
 
 

Magical TemplateRedesigned byИлюша Космович КосмосА 2010 W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