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From Here!Just Now↓」

понедельник, 1 марта 2010 г.

 

星空小札第78節 - 平氣法與定氣法

Доброе день(各位下午好),我是伊琉沙

今天是公元2010年3月1日星期一,農曆1月16日

 

伊琉沙,平氣法與定氣法,星空小札第78節,2002年2月

 

在第31節中曾引用《淮南子.天文訓》中的一段「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這段文字很重要的告訴我們二十四節氣一開始是平均分配在一年的日子裡,而此處所指的一年並非傳統的一年而是一個回歸年,中國古代定冬至為歲首,以冬至所定的一年稱作「歲」,兩次冬至間隔的時間即為一回歸年,古稱「歲實」,這種分配二十四節氣的方法稱作「平氣法」。

 

平氣法由於每個節氣之間的的日子是固定的,方便記憶以利農事,但實際上日躔會盈縮的變化,亦即太陽在周天上的運行時快時慢,二十四節氣對應的黃經就不是固定的位置,也因此節氣無法反映太陽真實的情況,亦即節氣也無法告知真正的時節變化。

 

日躔的盈縮最初的發現是在南北國的北魏時期,根據《新唐書》志第十七下曆三下的記載:「其八《日躔盈縮略例》曰:北齊張子信積候合蝕加時,覺日行有入氣差,然損益未得其正。至劉焯,立盈縮躔衰術,與四象升降。《麟德曆》因之,更名躔差。凡陰陽往來,皆馴積而變。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漸損,至春分及中而後遲。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漸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後益急。急極而寒若,舒極而燠若,及中而雨晹之氣交,自然之數也。焯術于春分前一日最急,後一日最舒;秋分前一日最舒,後一日最急。舒急同於二至,而中間一日平行。其說非是。當以二十四氣晷景,考日躔盈縮而密于加時。」

 

上文即記載了張子信發現日躔盈縮的事件以及早在隋代,劉焯所著的《皇極曆》就考慮了日躔盈縮的影響,但三次上書請求修曆都未被隋文帝所採用。劉焯考慮日躔盈縮重新劃分節氣的方法稱作定氣法,採用太陽黃經的時間決定節氣的日子,也因此每個節氣的間隔將不再一致。

 

各節氣對應的太陽黃經如下:

  1. 冬至:黃經270度
  2. 小寒:黃經285度
  3. 大寒:黃經300度
  4. 立春:黃經315度
  5. 雨水:黃經330度
  6. 驚蟄:黃經345度
  7. 春分:黃經0度
  8. 清明:黃經15度
  9. 穀雨:黃經30度
  10. 立夏:黃經45度
  11. 小滿:黃經60度
  12. 芒種:黃經75度
  13. 夏至:黃經90度
  14. 小暑:黃經105度
  15. 大暑:黃經120度
  16. 立秋:黃經135度
  17. 處暑:黃經150度
  18. 白露:黃經165度
  19. 秋分:黃經180度
  20. 寒露:黃經195度
  21. 霜降:黃經210度
  22. 立冬:黃經225度
  23. 小雪:黃經240度
  24. 大雪:黃經255度

在《皇極曆》之後的曆法也開始考慮了日躔盈縮,在曆法附有日躔表,列出各節氣所間隔的日子,但遺憾地在編曆的時候仍舊使用平氣法定節氣的日子。真正開始將日躔盈縮編入曆法已是滿清入關的時候了,這部曆法是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湯若望根據明末尚未頒行的《崇禎曆書》所編制的,稱作《時憲曆》。


First Edition on Mar. 1, 2010

Last Updated on Mar. 1, 2010

by iLYuSha of Kocmoc (Илюша Космович Космоса)

             
           
     
 
 

Magical TemplateRedesigned byИлюша Космович КосмосА 2010 Winter